找到相关内容394篇,用时1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”唯识“与实修

    爱河流转。佛具大悲,以善 巧法,让我们放下,让我们了解所执着的色身。究竟可爱在何处?只不过 三十六物,九孔常流不净,又如粪器,皮包肉骨,无有是处,因为我们都是爱好厌恶的,对好的起贪,对坏的起,知道所执眷的色身的种种不 净,爱染,贪欲便不能生起。有了离心,清净心才能显现。然后佛再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个色身所谓的“我”只是五蕴假合,乃至虚空大地,皆因缘和合,虚幻不实,一切善恶、美丑、是非,皆是我们分别...

    宗浩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4842669.html
  • 大日如来与蛮暗之美

    决定藏密艺术的象征性,一切形象都是一种象征,形象本身已失去了实际意义,所要表现的真实意图是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暗寓义。  比如,藏密艺术中的。“菩提心”是用月亮座表示;“一切皆空”用太阳座表示,“离心”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344370.html
  • 禅支与意言

    得很细微,走到那里就跟到那里。对于贪著、执著,时时刻刻都能反省到它的过患,知道它是苦的来源,久而久之生起离心。产生厌离心便能减少忧苦。  对于欲望表面上的感官之乐,一般人会感到很直接且实在。但是仔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144777.html
  • 初中后善愿

      收徒满足求法心。   愿以所受细微戒,   离心求菩提间;   能舍生命不舍戒,   时时举起解脱幢!   愿见与闻或想起,   殴打毁谤我有情;   应说彼等诸功德, ...

    宗喀巴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1645499.html
  • 科学的问难

    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。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,如获摩尼宝珠一样,藏在箱子里,严加守护,恐人偷去。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,井河悉皆涸竭。由于饥荒缘故,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,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离心,(想离苦得乐)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,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,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,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离心又失掉了。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,比现在霍乱症还厉害百倍!得病即死,亦无医药相救。如是经七个月...

    倓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546599.html
  • 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

    。小乘与人天法相反,视“三界如牢狱、生死如冤家”,急切地发离心,求证解脱。出世,不是到另一世界去,是出三界烦恼,不再受烦恼所系缚,得大自在的意思。佛说小乘出世法,是适应隐遁与苦行根性的。出世总比恋世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548223.html
  • 佛教僧伽的内在根基

    环节。原始佛教教人发离心,是就引导行者自觉现实之忧悲苦恼及发愿解脱而言。大乘佛教教人发菩提心,即生起向道之心,意味着信仰之发生,也是践履出真与人俗相即不二之究竟道的起点。发菩提心即将当下住落在一处或几...

    聂士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948295.html
  • 从法华到净土

     般若正智,即是佛之知见,即法华信解品大富长者的家  业。净土念佛求生,正是全体承受这个家业。所以真修净土  的人,要作明信佛智。离心切,就放下众生知见。欣求心  切,就入佛知见。故说颛蒙合妙。妙,...

    安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349027.html
  •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本质上有其一致性

    只是小乘教徒的最终目的,大乘信徒与此恰恰相反。有关大乘无论是经乘还是怛特罗乘的基本原理,有的与小乘相似,在介绍小乘时已经作了介绍。举例来说,离心与产生厌离的原因,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二者都是相同的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1555266.html
  • 文殊师利菩萨传

    绝对优势,他们有多数人是离心切,习惯于苦行,如迦叶等。对大乘法,行于世间而不为世间法所染;与外道和睦相处而不为其知见所动;虽断烦恼而不舍菩萨行;虽不住有为亦不住无为,接受不了。文殊协助释迦做了大量工作...

    明旸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470525.html